再结晶温度的控制因素(再结晶温度计算公式)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23 00:06:00 阅读数:8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再结晶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达到1160。根据查询百度文库信息显示,45钢的动态再结晶需要温度到达到1160,奥氏体温度为转变1148,铁素体温度转变为727。45钢是一种优质碳素结构钢。

再结晶是有条件的:其一是经过大塑性变形过程,其二,必须温度高于该材料的再结晶温度。

重结晶的条件: 溶剂选择:重结晶实验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在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它对目标化学品的溶解度和选择性,以及它的挥发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溶解度不受温度变化影响,杂质溶解了,可以收集沉淀)或溶液(杂质的溶解度不易受到温度影响,升高溶液温度后杂质没有溶解,可以除掉)。需要注意的就是第一溶剂不能和杂质或想要纯化的物质反应,第二溶剂要易于除去。

在结晶完成后,正常的晶粒应是均匀的、连续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晶粒的长大只是少数晶粒突发性地、迅速地粗化,使晶粒之间的尺寸差别越来越大。这种不正常的晶粒长大称为晶粒的反常长大。

将滤液在室温或保温下静置使之缓缓冷却(如滤液已析出晶体,可加热使之溶解),析出晶体,再用冷水充分冷却。

重结晶实验原理

重结晶实验原理是:利用化学品的溶解性差异,在合适的溶剂和温度条件下,使化学品重新结晶成为单一晶体,从而分离和纯化目标化学品。重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学品。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其中它是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重结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重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加热,使溶液蒸干得到晶体(适用于溶解度低的溶质)。

若实验过程中出现晶体生长缓慢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助结晶剂来促进晶体生长。最后,我们将晶体分离、洗涤、干燥,即可获得高质量且纯净度较高的产品。

而温度升高对氯化钠溶解度影响很小。则可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液蒸发、浓缩,首先析出的是氯化钠晶体,除去氯化钠以后的母液在浓缩和冷却后,可得纯硝酸钾。重结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获得较好的纯化效果。

如何确定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和实际再结晶退火温度

常用的再结晶温度是指塑性变形度达到70%的材料在保温60min内,再结晶程度达到95%以上的最低温度。最低再结晶温度=a*Tm(K)工业纯金属a=0.35-0.4 ,高纯金属a=0.25-0.35甚至更低 。

各种纯金属再结晶温度(T再)与其熔点(T熔)间的关系为:T再约等于0.4倍T熔。

纯铁的再结晶温度在450度。低碳钢的再结晶温度在540度。最低再结晶温度=aTm(K)工业纯金属a=0.35-0.4 ,高纯金属a=0.25-0.35甚至更低 。其中:Tm——金属的熔点,K——K氏温度。

如果金属内含有杂质和少量合金元素叫,就应提高再结晶的温度。金属的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就越低。在一定的变形程度下,加热时间越长或加热速度越慢,再结晶温度也越低。

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再≈δTm,对于工业纯金属来说:δ值为0.35-0.4,取0.4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