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寻伺的含义是什么(寻佛歌曲视频)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07 10:23:37 阅读数:4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佛学词典怎么说明“寻伺”

1、寻:粗分别。粗分别寻是粗心念念分别,令念增粗,无法进入初禅。 伺:细思惟。细思惟伺是细心思维分别,令念增细,能够进入初禅。 精进寻伺:以精进力,于染等事用粗分别心,于染等事用细分别心。

2、此外,《唯识了义灯》卷五(末)以二义来说明自性、随念、计度等三分别相摄此七分别。

3、梵文vitarka旧译为觉观,新译为寻伺。vitarka-mudara是“推究印”。梵文Dipankara意为 燃灯佛(佛陀之前的第二十四位继承人。

4、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与寻伺即觉观相应,已离欲界之苦,而生喜乐,故立为一地。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第二禅,已无寻伺,从定生喜乐,故为一地。

佛教八识三境三量三性指什么

1、三境、三量、三性、三受 三境: 八识缘境,能缘的是见分,所缘的是相分,此相分即是境。而此境就其性质、分为 三种,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2、前五识所缘的是三境中的性境,能缘的是三量中的现量,它的业性通于善、恶、无记三性。

3、第四类,我们要分别的是三境:第六意识能够缘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性境可以分为胜义性境和世俗性境。

4、此三量。乃能缘之心也。而所缘之境。(能,所之分,即心境之分)亦有三。谓性境。带质境。独影境。现量缘性境。性者。实也。谓根尘实法。本是真如妙性。无 美无恶。以心无分别。故境无美恶。是为性境。

5、八识规矩颂原文和解释如下:原文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佛教中的觉照指什么

在佛学里,觉照与禅定与修行是一体皆可 ;2有分别如你觉了,你已入佛境,可无时不在照中;3所谓悟后才能称这真修行,那样修行呢?觉照!也可说成止观。

觉照就是以六根直觉六境。(一)在佛学,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相应的境有六种: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境,很多时候概称外境,有时简称“境”。

正行,是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立行事的准则。也是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

觉照的意思是: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知暖知冷而心非冷暖;知动知静而心无动静,知有念起而知心不起不随,此知不入过去,不想未来,不落目前,也不昏沉,亦不无记。

佛教中说,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自己能够无师通达四圣谛,但却不能教导其他众生的圣者。如《传记义注》中说:“独自的、单独的,与正自觉者不同的、不和他人共通的觉悟者为独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