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独特主角是谁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8 19:13:46 阅读数:9人阅读
  1. 韦编三绝的主角分别是谁?
  2. 韦编三绝的来历?
  3. 韦编三绝涉及的人物?

韦编三绝的主角分别是谁?

孔子

韦编三绝(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的来历?

韦编三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人,还编著了不少书籍。

韦编三绝的独特主角是谁

孔子好学,年纪老了,仍然不放松学习。《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却对它很感兴趣,一遍不懂,反复再读,直到读通为止。

这样,孔子对于《易经》不但进行了研究,并把研究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其附于《易经》,成为《易经》的补充部分)。

由于孔子认真钻研《易经》,竟致“韦编三绝”。

韦,是一种柔软的皮革。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发明造纸,书籍是用竹片做成的,称为“竹简”;把字用漆写在竹简上,再用皮带把一片片竹简象帘子似的编起来(这是“编辑”一词的来历)。孔子读《易经》,因反复研读,竟把皮带子都磨断了,修好后又磨断,前后断了三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独特主角是谁

后来人们用“韦编三绝”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韦编三绝是指唐代文学家韦庄所创作的三篇诗歌作品,分别是《菩萨蛮》、《双调·寻寻觅觅》和《双调·绣幕芙蓉》。

《菩萨蛮》是韦庄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对恋人因命运的不公而被迫分离的故事。诗中以唐朝的宫廷背景为背景,通过描写女主角与寺庙中的菩萨相遇的情节,表达了对爱情的执著和追求。

《寻寻觅觅》和《绣幕芙蓉》则是韦庄的双调诗作。双调是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以七言绝句为主,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目的。这两首诗作都以流动的诗句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韦庄对于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韦编三绝的独特主角是谁

韦编三绝涉及的人物?

  孔子。  释义: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