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0 02:50:04 阅读数:5人阅读
  1. 什么是象征的修辞手法?
  2. 渲染和衬托的区别?
  3.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如何区分象征和比喻?
  4. 象征和借喻,怎么分辨?

什么是象征的修辞手法?

严格说来,象征不是一种修辞手法,因为修辞是为了美化语言的。比喻、拟人、夸张这些才叫做修辞。象征往往是一种文章创作的手法或者技巧,它的特点是隐含隐喻,它并不是对语言进行美化和修饰。例如《白杨礼赞》,白杨树是象征意义的,但不是对某句话的修饰。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修辞手法就是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例如: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意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渲染和衬托的区别?

衬托、渲染、烘托、铺垫的区别:

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

渲染: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愤,深化主题。

烘托: 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铺垫 :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定义的区分:

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2、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

3、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4、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二、作用不同:

1、对比作用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物的特点,这两种事物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对比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的特点,是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2、衬托作用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

3、烘托作用通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

4、渲染作用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范畴区分 :

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

意象和意境除了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还有比喻和象征: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比喻词。而且是有相同点,不同类,熟悉的事物。象征也有象征本体(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象征客体(具体事物)和象征词,如象征。

第一,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可观的,直接的,而象征是由象征词连起来的词语,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是需要靠联想和想象。如鸽子象征着和平。

第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俗为生动,化陌生为熟悉,象征却恰恰相反,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如何区分象征和比喻?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作用、结构和要求。

1、作用不同

1)比喻是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象征是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2、结构不同

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1)比喻分为三个成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2)象征一般无比喻词,通常在句中会出现“象征”这个词,往往是在作者观点中,可以用象征物的某个具体特质去代表作者所要表现的某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质(通常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精神内核上的)。

3、要求不同

1)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

2)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4、形态不同

1)比喻是实际存在的人事物。

2)象征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拓展资料:

举例:

1、比喻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2、象征

1)《风筝找朋友》中的风筝,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孤独而迷茫、不断寻找真正朋友的人,太阳和月亮对风筝的态度,也象征了某些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而小星星们对待朋友的友好、热情、一视同仁,也反映了作者博爱的理想。

2)童话的象征,是通过童话形象或是由人物的全部活动甚至整个故事内容来表现的。反映在童话中的生活并非人们实际生活本身。童话中象征性的人物、事物,虽与被象征的人物、事物在某一特征上有互相类似之处,但彼此之间决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贴切、一致的。

童话中的象征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全部。我们应从童话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性格,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全部含义去看这个童话要说明的主旨,看它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要看作者是否抓住了所要象征的某些人和事物的重要特征或性质,看他所采取的象征手法有无积极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童话的象征。

象征和比喻都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但是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象征所涉及的对象通常是较大、较复杂的抽象概念或情感,如革命、自由、正义等。而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比喻中连接喻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中的特定词语,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

其次,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在篇章和段落中表现,而比喻则表现在句子里。象征是作者在文章中有意识使用的,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思想,而比喻则是作者在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用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象征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即它所涉及的概念或意象通常是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如火炬象征光明,红色象征革命等。而比喻则具有特定性,是由作者根据具体情况所使用的。被象征的意念或思想感情往往是不容易简单说明或不便说明的,而比喻则是为了让别人更加直截了当地理解作者所说明的事物或道理。

总之,象征和比喻虽然都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但是它们的表现方式、使用对象和特点都有明显的区别。

象征和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而比喻是通过直接的类比来传达意义。

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象征通常具有普遍性和固定的意义,而比喻则是通过类似的特征来暗示相似之处。此外,象征往往是文化或社会共识的产物,而比喻则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因此,理解上下文和作者意图是区分象征和比喻的关键。

象征和借喻,怎么分辨?

①它们的构成方式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借喻存在着本体和喻体的关系,象征存在着本体和象征体的关系,喻体与本体之间、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各自都存在着“比”的性质。

②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共同的地方;都是借用某一具体事物来说明其它事物。所以,人们往往容易把象征和比喻相混淆。

其实,二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象征是一种构思方法,借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前者属文艺创作范畴,后者属语言表达范畴。

所谓象征,是指在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作者往往根据主题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的需要,选择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具体事物,借助读者的想象和体味,来构思文章的结构,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用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不屈不挠地抵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持抗日斗争的中国北方的农民、抗日战士。作者首先落笔点题,指明文章讴歌的对象:白杨树;接着描写旅途情景,引出白杨树;然后从三个方面讴歌白杨树的伟大形象:用“一律向上”的“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象征抗日军民“力求上进”的精神;用白杨树的丫枝“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借喻只有喻体,是将某事物比拟为另一种相似的事物的写作手法。

其目的是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具体和生动,更加容易明白。即以A 当作B 使用。例子:白衣天使耐心地照顾病人。(用白衣天使借喻为护士)即白衣天使可代表护士,护士也即是白衣天使。象征是把人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例子: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片云彩象征思恋)但思恋不是一片云彩借喻是相通的,A=B,B=A但象征是A可以代表B,B不能代表A

借喻、借代、象征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2、借代:修辞格的一种。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二、侧重点不同

1、借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2、借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

3、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三、出处不同

1、借喻:《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借喻碌碌无为的庸人,鸿鹄借喻志向远大的壮士。

白话译文: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子、麻雀这些小鸟哪里能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

2、借代:宋·王安石 《木末》诗:“缲成白雪霜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白雪借喻丝,黄云借喻麦。

白话译文:缲或白雪一样的丝,桑叶又绿了;割完了黄云一样的麦子,稻田正是青青的时候。

3、象征: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