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无我是什么意思(有我无我是什么意思啊)

作者:admin 时间:2023-08-14 02:20:27 阅读数:27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

2、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

3、“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有我和无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意思呢?

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观之境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愉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如“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我忧伤即万物皆倾颓百态,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当我们说“无我”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我们不用外在的一切来定义“我”。天空不会说,因为有美丽的云朵,天空才是美的,有飞鸟飞过,天空才是好的天空。天空不会抓住云朵、飞鸟,来证明自己是个美好的天空。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实之义为无我。当观受无常,如是观者则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忿怒) ;当观识无常,如是观则识非我,非我所、亦非我体。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

第一种可谓“情景说”。即从情与景的关系特点上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有我之境”以情为主,多半是情语。

佛教为什么又有我又无我?

有我,简单地说就是仍然站在我的立场来看世界;无我,就是站在众生的立场来看世界,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实之义为无我。

佛教认为,世间万象包括人皆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人格化的造物主,不存在一切事务的主宰者,那么也没有独立的永恒的实在自体,这就是无我。在佛教中,“我”有两种:一是人我,一是法我。无我也就包括人无我与法无我。

【活法】有我无我,自我非我。

要能够主宰自我,一定是透过了解自我、肯定自我之后,才能进一步达到的。所以一定先要知道“我”是什么,才能肯定自我;肯定自我之后,才会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非我,也才能够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转变自己。

又曰非我,我之意义,谓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为我。 人我 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 法我 于法有此执,曰法我。 自我 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 他我 于他有此执,曰他我。 然此四我,实为无我。

原始佛法从不谈论「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有我/无我」、「有自性/无自性」、「有佛性/无佛性」、「自性本清净/自性本污秽」…。原始佛法中所说的「自我」,是内心可观知的「自我架构」活动(《增支部32经》)。